胃癌症状治疗网

标题:忽视胃炎小心惹上胃癌
内容:  有胃病的人很多,对于他们来说,胃痛就吃几片止痛药或到床上躺一下以缓解疼痛,这是常有的事情,以为只要把痛止住了,就好了。但是胃肠专家告诉你:忽视胃炎后果会很严重。而且不少胃癌患者都是在早期胃病发作时不注意或没有及时就诊,一直拖着,胃里的幽门螺杆菌得不到有效遏制,逐步严重导致胃癌。
   由于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很不典型,容易跟其他胃病相混淆,因此加大了早期胃癌的排查难度。早期胃癌病人一般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,如上腹隐痛不适、轻微饱胀、疼痛、恶心等,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所特有,也可见于慢性胃炎、溃疡病、功能性消化不良,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。所以很多人,尤其是工作忙碌的年轻人,很容易忽视这些症状。

据悉,胃癌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很高,因为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%。因此,患有胃病的市民,如果还不清楚自己患的是哪种类型的胃病,最好尽早治疗,或者前往医院检查,早检查早治疗才能更好地治愈。

  
警惕药物性胃炎

 胃炎,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。由于胃炎影响食物消化吸收,因此对病人健康危害很大。据专家研究证实,许多药物都可对胃黏膜产生不同程度损伤。常见药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、疼痛、灼热感、食欲下降、恶心、呕吐、泛酸水,严重者亦出现呕血、便血、失血性休克,甚至发生胃肠穿孔,并发腹膜炎,如治疗不及时,可危及病人生命。



  药物引起胃炎机理,视不同药物而异。如保泰松、消炎痛能抑制胃黏膜分泌,降低其保护胃黏膜作用,造成胃黏膜损伤、发炎。长期不剂量服用激素如强的松等药物,可降低胃黏膜腺体的分泌,削弱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,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,妨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,从而引起胃炎、溃疡,甚至出血、穿孔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药物,可以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,促使胃黏膜被胃蛋白酶消化,造成糜烂和出血。药物性胃炎的发生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和服药的方法有关,发病时间也因人而异,有的在服药数小时后出现症状,有的则多次服药后才出现。

  为了防止药物性胃炎的发生,患者须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,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、复方阿司匹林等;抗风湿药保泰松、布洛芬、消炎痛等;抗菌消炎的磺胺类药物、红霉素、四环素、痢特灵以及心血管类的利血平、洋地黄类等。患者在服药时应遵照医嘱,按时按量服用,切莫任意增加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。患过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,更应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,以防旧病复发和加重病情。如确因病情所需,也应选用刺激小的药物,且于饭后服用,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。一旦发生药物胃炎,应及早请医师诊治,以免失去有效的治疗时机。

   
 胃溃疡最怕癌变

   胃溃疡通常让人痛得咬牙切齿,尤其是在进食了一到两个小时之后,但是胃溃疡的危害不仅限于此!要说胃溃疡的危害,癌变绝对是当仁不让的.由于胃溃疡病情往往延绵不绝,病情也很复杂,因此容易导致胃出血、胃穿孔、幽门梗阻,尤其是不及时治疗胃溃疡的患者。

胃溃疡患者若发生有以下情形,则需要格外引起注意了:

  1.消瘦

 胃溃疡患者发生了食欲不振、发烧、呕吐、恶心、消瘦,就要当心癌变。

  2.有包块

 胃溃疡患者如果发现腹部有包块,那很可能发生癌变,这种包块的特点是:质地较硬,呈结节状,不光滑,压之疼痛。

  3.呕血、便黑

 胃溃疡患者如果发生呕血、大便发黑,都要小心癌变,需要去做个大便潜血试验。

  4.疼痛性质改变

 胃溃疡患者的疼痛是有规律的。一般来说,胃溃疡患者的痛感是在饭后1-2个小时发生,然后慢慢缓解。如果胃溃疡患者发现,疼痛持续或者不定时发作一下,则要当心癌变的危害。

  胃溃疡疤痕期如何调养呢?

  ①:注意饮食:专家提醒,患者要注意不能吃辣的、油炸的,还有甜的,不能喝酒和咖啡。可以试试无糖豆浆,吃猪肚鸡汤或者猪肚鸭汤。不能熬夜,饮食要有规律,少吃多餐,特别是早上一餐,忌冰冻和过热饮食,饮食温度适中,饮茶、汤不宜过热,避免精神紧张。

  ②:注意药物:各种阿司匹林制剂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,严重者可有呕血、黑便等,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、糜烂及溃疡形成。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,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,可导致急性胃溃疡。解热镇痛药,如A.P.C,扑热息痛,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。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藻酸双酯钠(P.S.S)、潘生丁、利血平,也可导致胃溃疡,甚至胃出血。消炎药红霉素、乙酰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容易造成胃的不适。抗癌药及其他各类化疗药物往往造成胃肠刺激。

  由此可见,胃溃疡需要全程治疗。对于胃溃疡的不同时期,都需要注意治疗。只有消除溃疡面疤痕,胃病才算彻底康复,不再复发。推荐:
www.shejimoju.com
评论(0)条    发表评论

管理登陆     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