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人群早期胃癌不容忽视
1
筛查对象
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,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。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~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,在胃癌高发地区,如日本、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。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,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。约半数患者可无报警症状(消化道出血、呕吐、消瘦、上腹部不适、上腹部肿块等),45岁以下患者发生报警症状的比例更低,因此不应因无报警症状而排除筛查对象。约10%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,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高4倍。
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,符合第1条和第2~6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,建议作为筛查对象:
1)年龄40岁以上,男女不限;
2)胃癌高发地区人群;
3)Hp感染者;
4)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手术后残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;
5)胃癌患者一级亲属;
6)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(高盐、腌制饮食、吸烟、重度饮酒等)。
2
筛查方法
血清胃蛋白酶原(PG)检测
PGⅠ浓度和(或)PGⅠ/PGⅡ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。根据血清PG检测和Hp抗体检测结果可有效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,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(见下表)。
但需注意的是,当萎缩仅局限于胃窦时,PGⅠ浓度和PGⅠ/PGⅡ比值正常。血清PG水平在短时间内较为稳定,可每5年左右重复进行检测。根据胃癌风险分级,A级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,B级患者至少每3年行一次内镜检查,C级患者至少每2年行一次内镜检查,D级患者应每年行一次内镜检查。本部分检测不针对食管胃交界部癌(贲门癌)。
胃泌素17(G-17)
血清G-17检测可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。血清G-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和胃窦部G细胞数量。因此,高胃酸以及胃窦部萎缩患者的空腹血清G-17浓度较低。与血清PG检测相结合,血清G-17浓度检测可诊断胃窦(G-17水平降低)或仅局限于胃体(G-17水平升高)的萎缩性胃炎。因此,建议联合检测血清G-17、PGⅠ、PGⅠ/PGⅡ比值和Hp抗体,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和程度的准确性。
上消化道钡餐检查
日本自1960年起应用X线钡餐检查行胃癌筛查。最初检查应用8组小X线片,如有异常再行更详细的11组X线片检查。如X线钡餐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如胃腔直径减小、狭窄、变形、僵硬、压迹、龛影、充盈缺损、黏膜褶皱变化等则行进一步内镜检查。然而,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,内镜检查已基本取代X线钡餐检查,成为最常用的胃癌检查手段。在我国,结合医院实际情况,可酌情考虑使用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进行胃癌筛查。推荐:www.bdsjzxd.com
- 上一篇:胃病开始癌变的4个信号 防胃癌必吃3类食物
- 下一篇:没有
相关文章